2017年11月8日中午1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组织召开全体教工党员及学生党建骨干“十九大报告集体学习研讨会”。学院全体教工党员、学生党建骨干参加会议,研讨会由院党委书记牛彤副教授主持。
外交学系党支部代表金灿荣教授认为,学习十九大报告,关键是要把握好四个“新”,即新的历史方位,新的主要矛盾,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历史任务。金灿荣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新的历史方位是指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新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重点是要解决结构性问题。新的指导思想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思想在政治上特别强调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经济上强调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在文化上强调文化自信;在社会工作方面强调社会保障;在军事上强调进一步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外交上强调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为积极进取。新的历史任务是指报告重提党在80年代提出的三大历史任务,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十九大报告还特别提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这是对党的历史任务的重新界定。
政治学系党支部代表杨光斌教授认为,学习十九大报告,一定要正确认识“新时代”的意涵。杨光斌教授指出,作为一个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专利。列宁首先指出,只有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只有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之后,“时代”之说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特有术语,成为一种革命与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对时代的判断至关重要,建国后前30年,毛泽东认为革命与战争是时代的主题,所以才有之后的不断革命和斗争;邓小平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有了这个判断,我们才可能大裁军,才能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上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思想上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巨大活力、制度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世界意义上的中国模式,是构成“新时代”的社会条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矛盾”意味着虽然经济发展依然具有首要的重要性,但单纯的以效率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并不能有效地化解新矛盾,未来的发展需要坚持人民主体性和“以人民为中心”。
国际政治系党支部代表翟东升副教授指出,新时代就是习时代,比肩毛、邓,是对毛、邓前后两个三十年的综合。翟东升副教授通过对历届党代会报告的文本词频分析,梳理了毛邓习三个时代的关系。翟东升副教授认为,新时代党的合法性不再单纯依赖经济增速和就业来支撑,习总书记提出“五位一体”的概念,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党的合法性是靠这五个方面来支撑,今后的改革与发展也将更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党支部代表郑云天博士认为,十九大报告重新提出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郑云天博士指出,在过去数十年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原则已经被各国所忽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使得各国开始重新审视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保持自主性。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经济自主性;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保持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自主性;通过巩固改善党的领导,保持执政党建设的自主性。
院党委书记牛彤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今天的集中研讨活动是我们学院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的一次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次集中研讨活动充分体现出了学院教工党员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深度和层次,今后学院党委将逐步完善学习机制,为党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广大党员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牛彤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工作的要求和强度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要不断总结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她代表学院党委对学院党建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要求全院师生党员提高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处理好党建工作与学院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工作的关系;夯实基础,把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与支部“三会一课”的组织生活结合起来,将学院的基层党建工作推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