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1998-2001年就读于复旦大学,获法学(国际政治)博士学位,曾任美国耶鲁大学福克斯学者(Fox Fellow),韩国延世大学访问教授,中国驻欧盟使团外交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兼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系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兼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兼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高端智库理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三、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第十届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理事、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中国欧盟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土耳其TRT世界论坛顾问
学术贡献

出版《民心相通的中国实践》(师生合著)、专著33部:《一带一路的灯光》、《时代之问、中国之答: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读物,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读物,进农村书屋,入选湖南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一带一路的理论与实践》、《国之交如何民相亲: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之道》、《回应:关于“一带一路”的十种声音》、《中国联通世界:如何看“一带一路”》(“如何看中国”丛书之一,中英文版)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2016年中国好书,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9)著作类二等奖,同时入选2016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新中国国际出版70年百种译介图书推荐图书:英文、日文、韩文、阿拉伯语,保加利亚语,蒙古语,土耳其语,俄语、乌兹别克语、塞尔维亚文、盲文等)、《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中文简体、繁体版,英文、阿拉伯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韩文、日文、波兰文、土耳其文、越南文、柬埔寨文、乌尔都文、印地文、蒙文、尼泊尔文版,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第十一批学习书目,2015年中国好书,进农村书屋)、《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中英文、盲文版)等。

译著《大国政治的悲剧》等3部;

主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省发展丛书》(中山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中国北约研究丛书”(10卷本)、《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

在《中国社会科学》、《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学院年刊》等20多个国家期刊发表论文3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