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介
田野,男,1975年10月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比较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世界政治研究》主编。
教育背景:
1994-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98-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2001-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4年7月-2007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
2007年7月—2015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2009年9月-2010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访问学者。
2015年7月—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研究方向
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
科研成果
一、著作
1. 《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版,独著。
2. 《国际贸易与政体变迁:民主与威权的贸易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合著,第一作者。
3. 《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制度设计:一种比较制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独著。
4. 《国际政治学学科地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版,2021年第2版,主编。
5. 《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版、2020年第3版,合著,第二作者。
6. 《国家的选择——国际制度、国内政治与国家自主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独著。
7. 《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译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版,合译。
8. 《国际关系中的制度选择:一种交易成本的视角》,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初版、2018年增订版,独著。
二、论文
1. 《走向整合的国际竞争理论构建:地缘竞争、技术竞争与国际制度竞争》,载《国际政治研究》2024年第1期。
2. 《东盟国家自主性与战后东南亚区域秩序的生成:来自礼治视角的解释》,载《当代亚太》2024年第1期。
3. 《国际制度武器化的机制选择》,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第11期。
4. 《数字经济多赛道竞争的权力机制——以美国和欧盟数字经济政策为例》(第二作者),《国际关系研究》2023年第6期。
5. 《中国国际关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概念创新》,载《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4期。
6. 《大国竞争的根源:基于报酬递增机制的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第9期。
7. 《欧洲协调的礼治基础:一种正向格义的路径》,载《欧洲研究》2022年第1期。
8. "Research Methodology Training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Graduate Students in China." (with Donglin Han and Zhaoyuan Che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Education, Vol.17, No. sup1, 2021.
9. "To Sign or not to Sign: Explaining the Formation of China’s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ies" (with Donglin Han and Zhaoyuan Che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 Vol.20, No. 3, 2020.
10. 《礼治与国家建设——将中国元素植入政治秩序理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年第9期。
11. 《逆全球化思潮与全球抗疫合作》,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年第4期。
12. 《全球经济治理的国家性:延续还是变革》,载《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3期。
13. 《全球化如何塑造美国右翼民粹主义的选民基础:一种选举地理的视角》,载《当代美国评论》2020年第4期。
14. 《全球化、区域分化与民粹主义——选举地理视角下法国国民阵线的兴起》,载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6期。
15. 《全球化、要素分化与回应性危机——德国民粹主义兴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载 《国际政治科学》2019年第4期。
16. 《全球化冲击、互联网民主与混合民粹主义的生成——解释意大利五星运动的兴起》,载《欧洲研究》2019年第1期。
17. 《国际经贸规则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23期。
18. 《全球化、要素禀赋和政党重组——对欧洲民粹主义浪潮的一项解释》,载《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10期。
19. 《中国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一种交易成本的视角》(第二作者),《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6期。
20. 《汇率水平调整、社会分化与民主转型——对智利和阿根廷的比较研究》,载《世界政治研究》2018年第1辑。
21. 《经济全球化与劳工反建制主义的兴起——对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比较研究》,载《国际政治研究》2017年第6期。
22. “WTO, Credible Commitments, and China’s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th Min Xia),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Vol.5, No.2, 2017.
23. 《国际贸易、初始威权类型与民主转型》,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第5期。
24. 《国际石油贸易扩张与选举式威权政体的巩固》(第二作者),载《外交评论》2016年第4期。
25. 《国际贸易、要素禀赋与政体类型的变迁——一个基于阶级均势的分析框架》, 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第2期。
26. 《双边投资协定中争端解决机制的形式选择》 (第二作者), 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3期。
27. 《国际合作的法律化与金融制裁的有效性:解释伊朗核问题的演变》 (第二作者),《当代亚太》2015年第1期。
28. 《国际贸易对泰国政治参与的影响》(第三作者),载《国际政治科学》2015年第2期。
29. 《国际制度、可信承诺与国家治理:一项分析框架》,载《比较政治评论》2014年第2辑。
30. 《国际政策扩散与国内制度转换——劳资集体谈判的中国路径》,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7期。
31. 《贸易自由化、国内否决者与国际贸易体系的法律化——美国贸易政治的国际逻辑》,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6期。
32.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国际制度与国内政治:进展与问题》,载《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2期。
33. 《西方政治学在中国:近30年来学术翻译的发展与评析》(第三作者),载《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2期。
34. 《探寻国家自主性的微观基础——理性选择视角下的概念反思与重构》,载《欧洲研究》2013年第1期。
35. 《东亚峰会扩容与区域合作机制的演化》,载《国际观察》2012年第2期。
36. 《国家自主性、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国际货币合作——德国国际货币政策选择的政治逻辑》,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期。
37. 《国际制度、预算软约束与承诺可信性——中国加入WTO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政治逻辑》,载《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1期。
38. 《国际制度对国内政治的影响机制——来自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解释》,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1期。
39. 《国际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治理——一种政治经济学分析》,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5期。
40.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制度选择》(第二作者),载《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第3期。
41. “Popular Support for Economic Internationalism in Mainland China: A Six-Cities Public Opinion Survey” (with Chunlong Lu),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29, No.4, 2008.
42. 《对外经济政策分析的国家主义视角:缘起与流变》,载《外交评论》2008年第5期。
43.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形式选择——基于APEC和CAFTA的比较分析》,载《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9期。
44. 《对外经济政策的政治学——社会联盟理论解析》,载《国际政治科学》2008年第2期。
45. 《国际制度与国家自主性:一项研究框架》,载《国际观察》2008年第2期。
46. 《中国城市居民对经济国际主义的支持:强度与来源》(第二作者),《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9期。
47. 《制度分析的层次问题与国际制度研究》,载《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5期。
48. 《上海合作组织的制度形式选择》(第二作者),载《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2期。
49. 《关于国家间交易成本概念的一个思辨》,载《欧洲研究》2006年第1期。
50. 《问题探究、社会科学解释与知识增长》,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9期 。
51. 《国际制度的形式选择:一个基于国家间交易成本的模型》,载《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52. 《国际制度研究: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载《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3期 。
53. 《作为治理结构的正式国际组织:一种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载《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期 。
54. 《国际协议自我实施的机理分析》,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2期 。
55. 《交易成本经济学之于国际关系研究:文献回溯与评估》,载《欧洲研究》2004年第6期。
56. 《全球治理中的制度供给》,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10期。
57. 《交易费用理论视野下的国际制度需求分析》,载《欧洲》2002年第1期。
58. 《交易费用:解读国家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1期。
59. 《寻租理论:国际关系的一种研究范式》,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2期。
60. 《关于国际政治经济中不确定性的理论探讨》,载《国际论坛》2000年第4期。
三、科研项目:
1.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现代大国兴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研究”,首席专家。
2.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项目“全球化发展趋势与逆全球化思潮应对研究”,首席专家。
3.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际贸易与政体变迁”,项目主持人。
4. 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国际合作机制和维护国家自主性的关系研究”,项目主持人。
5. 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制度形式研究”,项目主持人。
其他信息
一、荣誉奖励: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3年度)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9年度)
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20)
第二十一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2020)
中国人民大学首届科研标兵(2018)
第十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
第十八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2014)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3)
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13)
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2012)
第十一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2008)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6)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5)
二、讲授课程: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本科生)
国际合作与制度(本科生)
国际关系的制度分析方法(硕士生)
国际政治经济学主文献研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