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师简介
- 研究方向
- 学术成果
- 其他信息
(一)学术专著
[1] Dong Wang and Dejun Cao, Re-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Rise: When China Meets New World Again, New York: Routledge, 2021.
[2]王栋、曹德军:《再全球化: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25万字)
[3]曹德军:《国际政治的信号理论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40万字)
[4]曹德军:《理解战略叙事:国际政治中的话语武器与修辞策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28万字)
[5]曹德军:《全球政治的时间维度:历史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版。(25万字)
[6]曹德军:《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中国方案》,安徽人民出版社,2025年版。(计划中,20万字)
[7]曹德军:《大国领导力建构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版。(计划中,25万字)
[8] [以]克伦·亚希-米洛著、曹德军译:《洞悉对手:领导人、情报部门与国际关系中的意图评估》,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40万字)
(二)代表性论文
[1]曹德军:《大国竞争的战略叙事:中美外交话语博弈及其叙事剧本》,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年第5期。(A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外交》2021年第8期全文转载)
[2]曹德军:《首脑外交中的廉价信号传递及其可信度识别》,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年第5期。(A刊)
[3]曹德军:《战略节奏的间断均衡演化——印太变局下的中美印时间视野分析》,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第5期。(A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2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4]曹德军:《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概念、路径与挑战》,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第2期(A刊、《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全文转载)。
[5]曹德军:《关系性契约与中美信任维持》,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9期。(A刊)
[6] 曹德军:《论全球公共产品的中国供给模式》,载《战略决策研究》2019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9年第4期转载,A刊)。
[7]曹德军:《竞争压力与新兴大国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策略》,载《欧洲研究》2024年第3期。(B刊)
[8]曹德军、陈金丽:《国际政治的关系网络理论:一项新的分析框架》,载《欧洲研究》2011年第4期。(B刊)
[9]曹德军:《国家间信任的生成:进程导向的社会网络分析》,载《当代亚太》2010年第5期。(B刊、《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全文转载)
[10]曹德军:《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下的中美叙事框定与演变趋势探析》,载《国际经济评论》2022年第1期。(B刊)
[11]曹德军:《外交沟通中的廉价信号及可信意图传递》,载《世界政治研究》2022年第3期。(院刊/B刊)
[12]曹德军:《全球政治的时间维度与大国竞争的动态演化》,载《世界政治研究》2023年第4期。(院刊/B刊)
[13]曹德军:《政治修辞的技艺:战略叙事中的说服、框定与历史记忆》,载《中国政治学》2022年第4期。(院刊/B刊)
[14]曹德军:《社会资本与外交转型:嵌入全球关系网络的中国崛起之路》,载《太平洋学报》2016 年第5期(C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全文转载)。
[15]曹德军:《嵌入式治理:欧盟气候治理的跨层次分析》,载《国际政治研究》2015年第3期。(C刊、获第七届全国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16]曹德军:《中美印不对称三角关系的“信任—权力”分析》,载《国际展望》2015年第5期。(C刊)
[17]曹德军:《国际政治的信号理论脉络评析》,载《国际政治科学》2022年第3期,第138-175页。(C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8]曹德军:《全球发展倡议下的全球治理路径与中国方案》,载《国际论坛》2024年第1期,第3-21页。(C刊)
[19]曹德军:《大国领导力塑造与中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路径分析》,载《东北亚论坛》2024年第2期。(C刊,《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6期转载)
[20]曹德军:《安全焦虑、信号传递与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战略安抚》,载《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3期。(C刊)
[21]曹德军:《国际政治中的可信承诺:一项学术评估》,载《太平洋学报》2017年第10期。(C刊)
[22]曹德军:《国家间信任研究的路径比较:从博弈论到社会网络分析》,载《太平洋学报》2010年第9期。(C刊)
[23]许晋铭、曹德军:《国际关系中的战略叙事及其影响机制探析》,载《太平洋学报》2022年第8期。(C刊)
[24]曹德军:《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巴西大国领导力建构及其挑战》,载《拉丁美洲研究》2023年第6期。(C刊)
[25]曹德军:《金融危机、中国援助与东南亚国家的认知变迁》,载《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9年第2辑。(C刊)
[26]曹德军、王栋:《“再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角色——以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为例》,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27]曹德军:《制度、规范与网络:社会资本对两岸信任的建构效应》,载《台湾研究》2015年第5期。(C刊)
[28]曹德军:《信号分析中的观众成本理论反思》,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14日。(C刊)
[29]曹德军:《全球公共产品理论的反思与重构》,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9月。(C刊)
[30]曹德军:《增强中国国际公共产品供应能力》,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9月16日。(C刊)
[31]曹德军:《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范式创新》,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6月6日。(C刊)
[32]曹德军:《外交研究应重视“关系主义”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2月9日。(C刊)
[33]曹德军:《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实践评估》,载《国际关系研究》2017年第4期。(C刊扩)
[34]曹德军:《国际政治话语中的叙事隐喻:情感框定与认知建构》,载《国际关系研究》2024年第2期。(C刊扩)
[35]曹德军:《印度地区领导力建构及其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逻辑》,载《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24年第2期。(C刊扩)
(三)其他评论文章
[36]胡可怡、曹德军:《政治动员视角下的印度人民党“藏红花化”教育政策》,载《南亚东南亚研究》2022年第4期。
[37]曹德军:《历史记忆与南海问题中的叙事建构》,载《南海学刊》2022年第3期。
[38]曹德军:《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睦邻信号传递的不对称视角分析》,载《东南亚纵横》2024年第4期。
[39]胡可怡、曹德军:《印度政府“领导型大国”战略与外交政策调整分析》,载《南亚研究季刊》2024年第2期。(C扩)
[40]曹德军:《外交修辞、话语框定与南海争端中的强制外交》,载《中国社会科学论丛(成均馆大学)》2021年第2期。
[41]曹德军:《争议中的磨合:大湄公河区域治理中的中国形象》,载《领导者》2018年第12期。
[42]曹德军、徐硕:《弱者的抗争:莫迪政府时期印度穆斯林的政治抗争模式探析》,载《南亚学》2024年第2辑。
[43]曹德军:《世界大变局中的全球发展倡议与中国贡献》,载《中国发展观察》2024年第2-3期。
[44]曹德军:《中国外交转型与全球公共物品供给》,载《中国发展观察》2017年第4期。
[45]曹德军:《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实践评估》,载《中国发展观察》2017年第2期。
[46]曹德军、陈剑煜:《政治的自然之维:探寻国际生态政治理论图谱》,载《鄱阳湖学刊》2016年第3期。
[47]曹德军:《流动的“关系”:社会资本与东南亚华商网络演变分析》,载《南海学刊》2016年第1期。
[48]曹德军:《中国对东南亚的地缘经济承诺(1997-2017)》,载《中国-东盟研究》2018年第2辑。
[49]曹德军:《中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与全球治理路径》,载《南大区域国别研究》2024年第1期。
[50] Cao Dejun and Dong Xinyuan, “Embedded Governance: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European Union Climate Public Goods Delive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 Sciences (IJHMS), Vol.3, No.6, 2015, pp.381-385.
[51] CAO Dejun, “China’s Role as A Provider of Global Public Goods,”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Today, March 23, 2017.
[52] CAO Dejun, “A Relation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The Chinese Context: Concepts, Approaches and Challenges,”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No. 02, Vol.36–53, 2017.
(四)科研项目
w2019年9月-2024年9月,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能力建设研究”(19ZDA135),负责子课题《新时代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外交能力建设》项目。
w2021年11月-2023年11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后疫情时代中美竞争的战略叙事建构与变迁机制研究(21CGJ005)》。
w2022年9月-2023年9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区域国别学建设专项”——“世界政治视野下的印度文明与南亚秩序研究(AS2022005)”。
w2021年4月-2022年11月,主持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战略叙事与外交修辞理论研究”研究基金面上项目(21XNA007)。
w2021年4月-2022年11月,主持2021年研究新教师启动金“南海争端中的外交话语博弈:修辞与反修辞策略”(21XNF008)。
w2021年4月-10月,主持国家外文局委托课题《“后大选时代”中美关系叙事策略研究(21DWHY15)》。
w2018年11月-2020年3月,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4批面上资助一等资助项目“南海博弈中的信号传递机制分析”(2018M640005)。
讲授课程
国际谈判学概论(本科生)、外交文献选读(本科生)、南亚政治与社会(本科生)、南亚区域合作与冲突(研究生)、外交学理论前沿(研究生)
学术/教学荣誉
2022年7月,获“全国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奖
2018年7月,入选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创新奖励计划
2017年5月,荣获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杰”奖
2021年5月,指导本科生论文《苏联专家与新中国高等教育建设(1950-1957:基于人大校史档案的调查分析)》,获“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杯”学术成果奖
2022年5月,指导本科生《印度在美国战略布局中的定位及原因探析:从中印边界战争到“印太战略”》,获“北京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优秀奖”
教师寄语
学以致知。真正的强者会谦卑地思考,永久的真理会不断地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