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4-30 来源:人大国关

2024年1月27日,“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国际楼813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邀请了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单位的9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图片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教授主持。翟东升教授表示,“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属于跨学科议题,主要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关系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等学科领域,因此需要邀请多个学科的理论大家们共同探讨。

图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原院长刘建飞就“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为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他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以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价值共同体三根支柱为支撑,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其中价值共同体是灵魂,带有根本性的作用。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弘扬和完善两方面作用,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五个世界的构建,还会有新的价值不断充实到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系中来,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系。

图片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研究员围绕会议主题提出了四个子议题:第一,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习近平外交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应该从哪个位置去讨论;第二,全人类共同价值和西方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关系,是对立的关系还是有共性的共通性的关系;第三,全人类共同价值对南方、周边国家有什么样的价值功能,是否能涵盖;第四,从外交层面如何去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分别对四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图片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孙蚌珠提出,要用历史规律的望远镜来看待问题。对此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论述:第一,回望过去——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孙教授以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对西方国家“普世价值”以及现代化历史展开了深入剖析。第二,审视现实,客观认识三个之变,面对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各国应携手同行,面对共同问题。第三,做好与讲好同样重要,要讲好共同体和共同价值的中国故事,从历史脉络中回应质疑,增强历史自信。

图片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公龙发表了题为“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意识形态属性的思考”的发言。他提出了五个观点: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谐共生的状态而不是社会形态;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价值体系,建设美好世界,不是制造意识形态对立;作为价值共识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应该有意识形态属性;各国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具体理解和实践是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关于在实践中怎么做,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求大同存大异。王教授在最后给出了对这一议题的结论,即对外追求最大公约数,对内坚守意识形态底线。

图片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艳玲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实践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对外传播展开了深入讨论。徐教授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从理念走向实践,但在五个世界的构建上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形成价值共识,这就需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统摄。全人类共同价值充满理想主义与建构主义色彩,和平与发展彰显着基础性价值,受众比较高;公平正义是社会价值,是发展性的需求,但东西差异仍然较大;民主自由更是存在意识形态差异的问题,并通过外事工作中的诸多现实列子剖析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对外传播中所面临的难题。

图片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伯海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挑战与实现路径”这一议题展开了讨论。他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人类共同价值是“魂体”关系,推动构建人民命运共同体面临着三大挑战,即民族国家利益优先原则;两大制度、两大阵营、两种意识形态的长期竞争、合作以及较量的挑战;各国发展阶段不同需求不一的挑战。同时林教授也针对挑战提出了四大现实路径,第一,坚持求同存异、去同化异。第二,在全球治理中减少制度与意识形态对立。第三,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中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第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汪亭友结合前几位专家学者的发言讨论提出了三方面问题。首先,要从大的国际背景研究这个课题,它不是简单的是学术命题,也不是仅仅是解决中国的问题,要对历史有所了解。其次,是怎么阐释的问题,一要明确西方普世价值是伪命题,二要明确否定普世价值不等于否定西方价值观,二者是有共识的。最后,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要是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和斗争,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一是斗争可能会越来越尖锐,二是要怎么处理与西方价值观的关系,即对内要讲斗争,对外要讲共识。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姚中秋教授提出了新主张,即“把发展作为首要的人类共同价值”。对此,姚教授提出了四点理由:第一,发展是古今之变的核心。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最大的区别是发展,发展形成了一种价值判断。第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契合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发展的理论,中国古代追求生产力的发展而后带动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第三,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理论体系及其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准概括。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也是因为实现了发展。第四,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心声。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发达国家需要再发展,把发展放在首位才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图片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伟宾副教授聆听专家学者发言后,介绍了他的研究和思考。他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是以往国际体系中西方主导的共同体的循环,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普遍遵循,赋予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道义性,并对二者的“魂体”关系作了进一步论述。

图片

最后,翟东升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贡献的精彩观点和讨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待与各位学者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热烈的气氛中,本次研讨会议圆满落幕。

编辑 | 融媒体编辑部 邵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