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在中国人民大学校级党建“双创”工作和校级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中获得佳绩
发布时间:2024-04-30 来源:人大国关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学校“党建引领建设工程”,按照相关要求,学校党委启动了第三批校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创建工作(以下简称校级党建“双创”工作)和第一批校级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工作(以下简称校级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博士生党支部入选“第三批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名单”,白京坪、张渠成入选“第一批校级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

        国际关系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双创”工作,切实强化自我培育,充分总结支部建设经验、深入挖掘个人先进事迹,引领带动学院党建工作质量整体提升。各个党支部积极交流工作经验,创新开展党建活动,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将继续总结党建工作经验,大力培育和支持学校和学院级“双创”支部和先进个人,以点带面引领带动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入选党支部与党员介绍

        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博士班党支部

        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博士班党支部是由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博士组成的横向党支部,共有党员23人,王月禾任党支部书记。成立一年多来,本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与理学院结构动力学实验室党支部、经济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开展“文理贯通”联学联建,赴香山革命纪念馆、首钢院冬奥精神博物馆等多处参观学习,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党建新路。作为博士班党支部,支部成员在学术研究上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政治学理论创新,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产出优秀学术成果,支部成员已发表和待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10余篇,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20余个,参与多本教育部教材编纂工作。

党支部书记王月禾:

        2022级博士党支部成立一年多来,上级党组织对我支部予以大力支持指导和关心照顾,党建促进会的同学们积极督促相关工作,支部成员们积极配合踊跃参与活动,共同营造了良好的党建环境。作为党支书,我深表感谢的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我将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努力的态度投入到支部工作中去。以此次样板支部建设为契机,我支部将继续从理论学习、联学共建和学术奉献三个方向着力,继续推动支部党建工作走深走实,把支部成员的学术研究工作同新时代新征程的国家重大关切结合起来,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国际关系学院2023级硕士生

白京坪

        白京坪,中共党员,国际关系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现担任2023级硕士一班党支部书记、2023级本科一班辅导员。曾获得本科生国家奖学金、本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奖励,先后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本科生学术论坛、追寻领袖初心路等科研实践活动,曾作为学生代表在2022年中欧气候合作论坛、2022年泸州市新春座谈会上发言,为国际气候合作和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并获有关媒体报道。

个人感想:

        去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学校考察,并向我们广大青年提出了“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的殷切期望。当时作为人大国关的一名大三学生,我深受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鼓舞,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一代的关心、爱护和期望。现在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我越发感到立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时常思考如何才能经得起考验、担得起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向党、不负人民”。此次被评选为党员标兵,我越感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我将以此为起点,始终牢记领袖嘱托,传承人大红色基因,坚定不移地在学院党委和老师的指导下,以更高的政治自觉、更强的使命担当,在专业研究中探索“真学问”,在知行合一中练就“真本领”,同时团结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同学共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贡献人大国关学子的一份力量。

国际关系学院2021级博士生

张渠成

        张渠成,中共党员,国际关系学院2021级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国际关系学院2021级博士党支部书记。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曾组织学校数百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组成“博士生服务团”奔赴20余个县市调研,为基层政府建言献策,对接校园资源助力基层乡镇发展,获得《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CCTV4《海峡两岸》栏目等二十余家权威媒体报道。

个人感想:

        此次入选“第一批校级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我倍感荣幸,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思考党员身份的深刻意义。“组织入党,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党员的身份赋予了人在自然生命之外的第二次生命——政治生命;让人在自己狭小的生命之外遇到了更大的生命——集体生命;让人在自己短暂的人生外接续了更长远的文明河流——历史生命。在新征程上,一个崭新的世界为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研究问题,丰富的社会议题和人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催促着“中国故事”“中国道路”的供给,也为人大青年党员提出了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共产党人的“爱智”不在云端而在“大地之上”,相信我们能与青年党员们一道在为人民服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继续写好个体生命“如何生活”的政治答卷。

图片

文字 | 国际关系学院党委

编辑 | 党建宣传部 汪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