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澄海·励新论坛2023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4-04-30 来源:人大国关

        2023年12月17日,“叶澄海·励新论坛2023”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国际楼408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承办。论坛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比较视野下中国之治”这一主题展示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探讨。

图片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吕杰教授主持。开幕致辞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三个学科增长点——历史政治学、世界政治学、数据科学研究——进行了介绍,对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唐文方在主旨演讲中指出,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往往无法解释中国的政治社会现实,因此中国恰恰是突破现有西方理论的优秀案例。讲好中国故事,与世界理论对话,需要学者们的共同努力。随后,唐文方教授展示了他与合作者基于机器学习进行网络舆情与政府回应性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发现政府具有高度回应性,网络舆情往往针对的是特定的政策而非政权,社交媒体进一步提高了政府的回应性。

图片

        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助理教授陈昊瀚在题为“The Materiality of Ideology in China”的报告中提出了基于对文化产品的显性偏好来测绘意识形态光谱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网民的文化消费大数据,以此描绘出中文文化产品及其消费者、生产者的意识形态的时空分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政治经济学副教授席天扬认为,意识形态是动态变化的,例如同一作者的书籍意识形态不一定完全相同。此外,不同读者观点的重要程度和影响力也不同,例如网络“大V”的态度会也左右其他读者的观点。中国与美国政治的左右分野不同,一些议题的叙事方式各不相同,对于中国政治光谱的划分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考量。

图片


图片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杨文辉作题为“Sources of Policy Compliance”的研究展示,采用实地实验的方法,致力于探究信息助推对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遵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友浪认为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既有助推机制的理论贡献值得更深入的思考,通过小成本或许可以显著推动地方税收的缴纳,因此增加成本收益分析部分值得考虑。

图片

图片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曾渝以“Signal Competence to Pledge Allegiance”为题探究了官员间政治关联的建构过程。曾老师分析了全国地市级领导在官媒上展现的行为模式,发现其与晋升结果存在显著联系,并讨论了媒体在此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吕杰指出,信号的双向互动机制值得考量,如果媒体曝光是一种信号的释放,上端是否接收到信号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因果的方向具有继续思考的价值,即需要进一步明确两种变量间的联系,是媒体的记分效应使地方官员向上建立联系,还是官员由于即将被提拔而被增加了媒体曝光度。

图片

图片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杨锋展示了他的新近研究“Targeted Policies with Broad Impacts”。很多既有研究认为民生政策主要通过提高民众物质福利水平而增进其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与这些发现不同,此研究认为民生政策通常具有很强的信息外溢效应,使之可以在非政策目标群体中产生广泛的影响。研究以中国养老政策为背景,发现相应的改革提高了民众对政府工作的评价;并且,该正向作用并不局限于政策目标群体。文章探讨了若干解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教授苏毓淞认为,回归方法应使用二值响应模型,而非一般线性回归,描述统计可以相对更加完善。此外,针对双重差分法,苏老师认为冲击对应的因果识别、事后的溢出效应、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可比性需要进一步厘清,对具体个人而言,个体社会化经历需要进一步被控制。

图片

图片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胡悦副教授探讨“Macrointerest Across Countries”。研究采用Dynamic Comparative Public Opinion (DCPO)方法,跨越国家、跨时间、跨数据揭示社会政治兴趣宏观特征的普遍性机制。研究显示,关键政治事件和包容性政治制度均可提高社会整体的政治兴趣水平。这一发现为基于个案的现有理论提供了更广泛的证据支持。另外,研究首次从比较层次回应了经济发展对政治兴趣影响的理论争议:研究表明,即便在经济和社会相对稳定的地区,经济增长也能显著提升民众的政治兴趣。而在经济水平较低、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民众的政治兴趣通常较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韩冬临指出,政治心理提供了很多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变量,本研究主要聚焦制度、经济和选举对政治心理影响的规律,在方法层面使用新的统计方法使得跨调查数据研究成为可能。关于下一步研究,韩老师认为可以探索宏观层面的政治兴趣对微观层面个人政治心理变量的影响机制,并可以和后物质主义文献进行对话,进一步研究经济对政治心理的影响。

图片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张扬展示了题为“Bringing Out the Best in ChatGPT: Prompt Engineering and Online Opinion Analysis”的研究。该研究回顾了监督学习在测量整体分布、测量个体属性两类网络舆论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监督学习方法在政治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双黄连事件的微博数据作为模型训练的基础,使用人工训练集评估了机器学习和ChatGPT在测量整体分布、测量个体属性问题上的效果,并详细介绍了ChatGPT的使用方法,总结了ChatGPT的优势和劣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济冬结合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指出ChatGPT可以减少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差从而改善政府回应,研究可以和公共管理领域的敏捷治理研究联系起来。陈老师还分享了基层治理数字化对政府行为影响的田野经验,指出计算机领域有很多使用类似ChatGPT的大规模语言模型研究。

图片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刘丽娜作题为“Exploring Stimulus-Response Patterns in EU-China Relations: Reciprocity, Peer Effects, and Ally Influence”的报告。研究主要探讨了国际关系中的战略互动,并构建了刺激-反应的理论模型,以中欧关系为例探讨了国际关系中欧盟成员国如何平衡面对不同刺激时的反应。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陈冲指出,研究在实证上检验国家行为的相互依赖关系在中美竞争时代很有意义,在理论上可以对话联盟理论,并将对欧盟整体的研究深入到单个国家。同时,陈老师指出需要聚焦于现象构建理论并进行深度的理论化,文献回顾也需要更加回应问题。在实证方法上,BVAR方法可能无法检验现有的假设,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础上也需要使用更多的因果识别策略。此外,研究使用的数据可能存在可靠性的问题。

图片

图片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李泽人题为“Favor With Fear: The Distributional Effect of Political Risk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China”的研究探索反腐行动和地方政府采购服务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国有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角色。研究发现,在反腐期间,国有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和合同价值显著增加,在受到审查的省份,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且获标企业的整体质量和生产率都有所下降。研究指出,政府采购中的政治偏袒已从寻租行为转变为一种政治生存机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长东提到,在竞争性选举政体和一党制政体下都有对类似议题的讨论,可以在更大的制度框架下展开理论对话。对于实证部分,张老师追问特定时点的变化问题,建议进一步考察政府采购部分存在的经济增量和存量的问题,解析省级政府政策采购方面的政策动机;具体到本文的制度背景,张老师强调了反腐的感知问题,认为反腐活动在不同政府层级和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建议做进一步更精细的回归,帮助理清其中机制。

图片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赵檀聚焦“‘First Democracy, Then Centralism’: The New Shape of Village Elections Under the One-Shoulder Pole Policy”,研究以2019年开始推行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政策为背景,探索“一肩挑”政策的推行过程及其对基层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地方政府的推动和影响下,村庄形成了“先民主后集中”的选举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村庄选举的影响因素,提升了村党支部选举的重要性和竞争性,同时强调了对候选人综合素质的选拔。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孙龙认为,近二十年来,“一肩挑”政策的内涵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农村税费改革前后,村干部的工作职责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人口流出地和人口流入地,村干部的选拔和竞争模式也各不相同。这些观察视角,可能有助于深化对于新时代“一肩挑”政策及其效应的研究。

图片

图片

        论坛研讨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吕杰教授对各位学者贡献的精彩观点和讨论表示衷心的感谢,期待与各位学者加强交流,共同推动比较视野下中国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编辑 | 人大国关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