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Notice 项目 Programs 拟退学学生公告 01/11 港澳台招生 | 国际关系学院2021年面向港澳台研究生“申请—考核制” 招生工作方案 01/05 公示 | 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信息公示 11/19 博士招生 | 国际关系学院2021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10/26 本科推免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1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09/30 公示 |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双硕士项目面试结果公示 07/31 招生简章 | 中国人民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双硕士学位项目(欧洲及亚洲事务) 11/02 RUC-KCL Double MA in Asian and European Affairs Prospectus for 2019 Entry 11/02 当代中国研究全英文硕士项目(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Program) 11/02 “欧洲安全战略”教学国际合作项目 08/31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各专业在职课程培训班招生简章 01/20 第四届现代化国家治理与社会科学创新体验营(线上) 01/04 更多
学院新闻School News 2017 NOV 02 国际关系学院2020年度党员领导干部 民主生活会召开 1月13日下午,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国际关系学院召开2020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会议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主题,结合学院改革发展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入自我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学校第二督导组对民主生活会进行了全程督导,督导组组长、学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李铭出席并点评民主生活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光斌主持会议,全体班子成员参加。 2021/01/15 2017 NOV 02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70周年庆典暨“中国与世界政治”学术研讨会举办 12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70周年庆典暨“中国与世界政治”学术研讨会举办。中国原国务委员戴秉国,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办主任潘岳,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裘援平出席活动。活动开始前,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会见了戴秉国、潘岳、裘援平等同志以及参会嘉宾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马绍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李昭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蒲国良等参加会见。 2020/12/21 2017 NOV 02 [国关新闻网] “国家安全内涵·理论·实践”研讨会在深圳成功召开 11月13-14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和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安全内涵·理论·实践”研讨会在深圳成功召开。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80余位专家学者、研究生与会,围绕国家安全体系构建发展与实践认知、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中的新问题与新进展、国际安全环境的认知与战略选择、地区安全治理与“一带一路”建设等多个分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取得了良好效果。研讨会征集相关领域学术论文51篇,编印成会议论文集,以供参考使用。 2020/11/26 2017 NOV 02 学院本科生联合党支部召开党员发展会接收全嘉顺入党 刘元春副校长谈话 10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本科联合党支部召开预备党员接收大会,经支部成员充分讨论并投票表决,同意接收全嘉顺为中共预备党员。 2020/11/24 2017 NOV 02 国际关系学院召开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全院教职工大会 9月23日下午,国际关系学院召开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全院教职工大会,杨光斌院长传达了学校新学期工作部署会的主要精神,并代表学院领导班子作了工作报告,蒲国良常务副书记主持会议并讲话。全院教职工8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20/09/24 2017 NOV 02 我院举行2020年全英文硕士项目新生见面会 2020年9月17日下午,我院2020年全英文硕士项目师生相聚“云端”,举行第一次见面会。今年我院两个英文项目共有21名国际学生报到。亚洲与国际事务双硕士项目招收学生13人,其中中国学生3人,国际学生10人。“当代中国研究”硕士项目接收国际学生11人。国际学生来自于4大洲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西班牙、波兰、瑞典、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土耳其、日本、泰国、缅甸、越南、印度尼西亚、马里等17个国家。 2020/09/18
学术速递Academic Express 2017 NOV 02 田野等著《国际贸易与政体变迁》获第二十一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著作奖 近日,第二十一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评选结果揭晓。经过通讯评审、会议评审及公示评选结果等程序,最终确定优秀著作奖11部,其中优秀著作一等奖空缺,优秀著作二等奖1部,优秀著作三等奖10部。我院田野教授等著《国际贸易与政体变迁:民主与威权的贸易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获得优秀著作三等奖。 2021/01/04 2017 NOV 02 海湾战争三十周年经验启示研讨会成功举办 12月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的“海湾战争三十周年经验启示”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外交学院、参考消息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国际战略、军事安全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发言讨论,充分回顾和反思了海湾战争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 2020/12/24 2017 NOV 02 院庆70周年 | 抗美援朝70周年系列讲座成功举办 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加强当代中国外交史、战略史和军事史的教学与研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了院庆70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系列讲座,邀请四位院内外专家学者就抗美援朝相关问题作了四场主题演讲,并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与参加讲座的校内外师生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2020/11/11 2017 NOV 02 人大国际安全与战略简报 | 第3期 康杰:新一轮纳卡冲突: 回顾与评估 2020/10/20 2017 NOV 02 不平等与世界政治变迁 | 第三届世界政治前沿对话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2020年10月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协办、《世界政治研究》编辑部承办的第三届世界政治前沿对话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国际楼408会议室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侨大学、暨南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及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不平等与世界政治变迁”为主题,围绕“世界政治视域下的不平等问题”、“不平等与发达国家政治变迁”、“不平等与发展中国家政治变迁”和“不平等与全球政治变迁”等四个议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 2020/10/15 2017 NOV 02 人大国际安全与战略简报 | 第2期 吴日强:中国核报复能力的演变 2020/04/24
国政评论Review of IP&Politics 杨光斌 | 国家竞争的制胜之道是什么? 国家兴衰历来是热门话题,围绕这个话题产生了很多神话般的理论,有的已经破产,有的依然在流传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带有种族歧视的“白人优越论”和“文化优越论”早已进了历史博物馆,“历史终结论”正在被中国模式所终结,解释西方为什么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似乎还余波未了。凡此种种,都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也是非全球史意义上的教条。 朱云汉 | 中华民族再兴的全球意涵 本文是2019年3月12日朱云汉院士做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国·政”大讲堂的讲演稿,文字实录由杨端程整理并经朱云汉教授审定。朱云汉院士相关主题的学术论文后续将刊发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政治学学术刊物《中国政治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敬请关注。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高水平学术讲习平台,“国•政”大讲堂于近期举办了多个讲座系列,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围绕“中国研究”“世界秩序研究”等专题发表演讲。 韩彩珍 | 为什么说外商投资法的颁布将带来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中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的最新举措,也是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开放领域最重要的法律,展现了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积极姿态,是我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根本性变革的重要标志。 杨光斌 | 中国政治改革的逻辑 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此后经济改革引领社会变革,激发出各领域的活力。伴随经济与社会巨变,政治领域的改革也逐步展开。 欧树军 | 作为制度的国家:亨廷顿政治视野的整体性考察 现代政治学是世界时势巨变的产物,如果说“国家中心论”是英美霸权更迭之际的理论反映,那么,亨廷顿的“作为制度的国家理论”也可以说是英美霸权更迭之后、美国先是对西方世界后是对非西方世界的支配地位的理论反映。对他来说,国家就是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不变的政治要素,国家的有效性和正当性是一个政治共同体治乱兴衰的关键所在,二者并非非此即彼、二元对立而是彼此之间紧密关联、相互影响,因此,重要的不是国家是否“现代”,而是国家的实然构成。 崔守军 | 美国对伊朗石油禁运与全球能源安全 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制裁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阴影。美沙之间存在矛盾,沙特希望原油价格节节攀升,而特朗普政府由于“票仓压力”不希望油价过高。印度看重与伊朗的战略关系而倾向于继续进口。欧盟强调“经济主权”但企业并不买账。日本迫于美国压力而静观其变。面临压力,伊朗将寻求打折出售原油、替代港口出口以及多元化出口三条生存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