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实录
金灿荣:2014年11月28日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提出来要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此,中国外交开始变被动为主动,也有了很明确的方向,那就是要把中国变成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自此以后,可以说中国外交“招数”叠出,新理念、新战略、新方式、新实践,层出不穷,充满了开拓进取的精神。
从党的十八大发展至今,中国外交有了比较好的基础,
首先表现在我们有了像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亚信会议等能够发挥独立自主性的机构。按照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这样就给未来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建设提供了一个基础;
第二,中国的综合国力比以往有显著提升,我们从经济、政治、科技、国防等方面的的进步是历史性的,这样可以更有力地支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三,这几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上升了。相形之下美国反对全球化等行为使得美国变得“小气”了,不像一个领导者。那么,西方舆论明显表现出对美国的期待下降,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上升。2017年1月17号习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了45分钟的讲演,台下掌声雷动。为什么掌声雷动?因为习主席给大家吃了“定心丸”。就在美国决定要从全球化退缩的时候,习主席表态中国会坚持开放,坚持推进全球化。
所以,十九大报告这一判断的依据,是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奠定的基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期待和支持这三个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我觉得十九大之后,中国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这种外交方向会变得更加全方位,更加积极进取。
金灿荣:习主席在不同的场合都提过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十九大报告中,最集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第十二部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西方的“权威”在下降,变得更加碎片化。很多文明内部现在冲突很厉害,比如:伊斯兰世界,现在什叶派、逊尼派的矛盾非常严重。在中东地区,伊朗和沙特的矛盾俨然有要取代以前的巴以矛盾占据第一位矛盾的态势。在西方国家内部,左右翼的政党斗争、民粹与精英的矛盾都很厉害。过去三十多年,西方世界在新自由主义思潮之下,精英赚得盆满钵满,民众没钱,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西方阶级矛盾不断增强。曾经西方国家通过从海外捞取巨额利润来掩盖这个矛盾,但现在利润越来越少了,矛盾就越来越突出。除了左右矛盾,民众与精英的矛盾,现在还有传统的实业集团和新兴的金融集团之间的矛盾。因此,西方内部分化在加剧。还有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如委内瑞拉、巴西,国内政局也是不稳定的,社会也在分化。在这样一个西方权威下降,碎片化,而且内部、外部的分裂在加剧的国际背景下,习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是抑制当前世界问题的一个“药方”。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不管具体的观念、利益有多大冲突,我们作为人类是有人类共同命运的。我觉得这是一个价值所在。
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是个中国文化的一个精髓,这个文化价值有别于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经常认为西方所代表的这一方最后会获得胜利。中国从来就没有这个思想。中国认为世界就是阴阳并存的一个辩证世界,从古至今到未来都不变,这是我们老祖宗的哲学。所以,后来衍生出来和合文化,就是我们强调对立统一,而不是对立对抗。所以,我觉得习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特征。
中国共产党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要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另外,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表现出习主席的高瞻远瞩,以发展中国家的定位来倡导人类致力于共同的未来,这是一个很高的站位。这个站位本身就是跳出了一般政治家的视野,是一个伟大政治家才具有视野。所以,客观上有需求,历史上有基因,中国共产党也肩负这种使命,再加上习主席的高瞻远瞩和全球视野,就有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目标。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目标,但是也有现实功能,有助于大家登高望远,对眼前的分歧不要那么执着。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给未来提供了一个中国方案,又对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金灿荣: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有一些具体的路径。
就是要把原来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原则从一方主导、一方服从的关系改成共赢的关系,从而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经济部分提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并指出这不是排他性的、压倒型的,而是开放性的、共享型的世界经济。这些应该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部分,如果大家确定新的观念,那么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了基础条件。
未来三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年。这个目标实现了,下面两个阶段:首先是2020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比我们预想到本世纪中叶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了整整15年;其次是2035到2050年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把“两个一百年”目标提前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人口大致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中国在现代化方面做得很好,特别是在人民幸福方面做得很好,这不仅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贡献,同时也是一个样板,对世界其他国家具有示范效应。
“一带一路”提出四年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愿意加入“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的提出时间虽然不长,可以说早期成效已经显现。比如,中巴经济走廊,还是有很明显效果的。
中国目前已经开始积极介入国际金融体系建设。原来国际金融体系完全被美欧垄断,从发达国家那里拿钱给发展中国家很困难,还会有很多苛刻的要求和附加条件。欧美国家因为不信任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往往把贷款等资金给那些NGO组织,这是错误的观念。
为什么呢?对任何国家来讲,推进现代化第一步就是要有强有力的政府,否则就是一盘散沙,缺乏现代化政治的前提,这对任何发展中国家都一样。
如今,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缓慢的真正原因不是政府太强了,而是政府太弱。像拉美、中东、南亚、非洲、西亚这些地区的“豪强”很多、贫富分化非常厉害,这些当地“豪强”获得贷款等建设资金并没有投入国家发展,而是投到华尔街去赚更多投机的钱。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体来讲国家没钱,老百姓没钱,而少数富人很有钱。
可是富人把钱全投到华尔街去了,就让他们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没钱的国家反倒补贴有钱的国家,导致国家发展差距拉大。在这个情况之下,西方的援助往往还是给所谓的NGO,就是给当地的所谓“南霸天”,而不是给政府,反倒进一步导致国内的政治部平衡、社会不平衡。
中国推进国际治理的方式与此不同。中国不是直接通过给钱帮助发展中国家,而是带着非常具体项目,去了就修路、修矿、搞工业园区。
例如,在埃塞俄比亚中国就建造中国工业园区,然后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建在那儿,马上就解决了当地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这对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中国在非洲,在中东,在白俄罗斯那些工业园区都证明了中国人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的效率比西方高很多。
还有,近年来在中国教育部和推动下,海外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从2005年至今已经有500多所孔子学院在海外“开花结果”。对比来看,从二战以后到现在,美国在海外的美国文化中心大概还不到200个。日本很有雄心推广自己的文化,在海外的日本文化中心不到100个。至于欧洲的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法国的法兰西学院,德国的歌德学院,都还不到50家。2005年之前,海外大概只有500万人学中文,现在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一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