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时设立的外交系和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开展国际问题及政治学学科教学研究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
1950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外交系新中国建立后,迅速发展的外交工作亟需大量专门人才,周恩来总理指示要实现“外交学中国化”。我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何戊双任外交系主任,借鉴苏联经验,初步建立了新中国外交学学科的教学体系。
-
1955外交系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外交系的主体调出组建外交学院。
-
1956组建历史系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与学校其他机构一起组建历史系。
-
1958独立组建马列主义基础系
-
1960组建政治学系
-
1964组建国际政治系和苏联东欧研究所根据党和国家的部署,由教育部批准组建国际政治系。同年,组建苏联东欧研究所。
-
1978(7月)原国际政治系更名为科学社会主义系中国人民大学在经历了文革停办之后恢复重建,原国际政治系更名。
-
1984(9月)科学社会主义系更名为国际政治系随后,分别建立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教研室和政治学教研室合并为政治学教研室。
-
2000国际关系学院正式成立学校进行学科整合和院系调整,在原国际政治系、俄罗斯东欧中亚所和校属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国际关系学院。
-
2001学院建制整合完成原中共党史系政治学部分划入国际关系学院,至此,学院完成全部建制整合。
-
2023(10月)设立国家安全学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中国人民大学决定在国际关系学院下设立国家安全学系,推进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
2024(1月)区域国别研究院成立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上,由国际关系学院牵头,依托苏州校区、外国语学院等相关院系的学科资源,中国人民大学于2023年6月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整体推进区域国别学新兴交叉一级学科的发展。
-
2024(1月)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成立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校友叶澄海先生慷慨捐资成立,是一家以学科为基础的高端思想库。高等研究院依托国际关系学院建设。作为一个高端的思想性、国际性的研究机构,以提供思想产品为使命,开展国家亟需的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大战略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大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