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概况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时设立的外交系和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开展国际问题及政治学学科教学研究的高等教育机构,2000年正式建院。
学院目前下设“四系四所”,即政治学系、国际政治系、外交学系、国家安全学系、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国际发展研究所和中国政治研究所,5个行政科室,10个院属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挂靠在我院,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依托我院建设。
学院现有政治学、区域国别学、国家安全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人大政治学学科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22年以显著的首轮建设成效顺利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学院学术氛围浓厚且活跃,有一支具有理想主义气质和学科使命感的管理团队。学院坚持以引领学科发展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大战略,在重大原创性理论成果方面表现突出:提出被认为是中国政治学发展新出路的历史政治学,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转型升级为世界政治研究;建设自主性学科体系,取得了堪称“从0到1”的突破,为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学院设有国际政治、外交学、政治学与行政学3个本科专业,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外交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经济、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11个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通识型本科人才、打造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现有各类学生1200多人。其中中国学生近900人,另有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300多人。
自1950年来,学院培养了近万名各层次的全日制毕业生,其中中国学生8000多名。他们广泛分布在各级政府部门、涉外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外交外事、政策研究、教学科研、新闻传播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成为各自领域的精英人才。此外,还有1200多名来自5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从这里毕业走向世界各地。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2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23人,讲师12人。另有教辅行政人员11人。在长期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实践中,学院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其中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央和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系列教材首席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共26人。
学院以服务国家大战略为宗旨,在诸如国家理论、民主理论、政党理论、合法性理论以及政治思潮等政治学基础理论上取得突破,产生了一大批重要的学术成果,一些代表性的论文和专著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影响和政策影响。2018年,在国家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学院创办了旨在推动学科升级、推动世界政治学科发展的学术集刊——《世界政治研究》,以及旨在推动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形成的学术集刊——《中国政治学》。

近年来,学院与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建立了比较畅通的学术交流渠道,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意大利路易斯大学等全球30余所大学建立了比较成熟、稳定和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同时为拓展和发展中国家高校的学术交流,计划建立“国家发展与治理国际学术联盟”。学院多维度、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