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党团学新闻
方长平 | 政党对话的世界意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人大国关

政党对话的世界意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演讲。本次对话会邀请了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的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出席,会议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的世界:政党的责任”的主题,以全体会议和分议题研讨的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对话交流。笔者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国学者代表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并在专题会议第四分组做了点评发言。


这次政党高层对话会是十九大后召开的首场主场多边外交活动,也是我党对外交往史上第一次召开如此大规模、高层次的对话会,在世界政党史上也是首次。其意义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史上,在世界政党发展史上乃至国际关系史上都是创举。笔者认真聆听并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结合参会的观察和体验,确实感受到这次会议的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世界意义。


第一,会议的顺利组织和召开充分显示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辉煌发展成就的肯定,是国际社会各政党对中国发展模式和治理经验的广泛认同和愿意学习的体现。据了解,这次会议筹备时间很短,但就在这短短时间内,世界各国近300个政党领导人和代表参加,这些政党有执政党,有在野党,有左翼政党,也有中右翼政党,有历史悠久大党,也有刚成立不久的小党。这些政党领导人来参会,不是来简单的听听我们宣讲十九大报告,而是积极参与到各种层次的对话中。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他们在发言中都由衷地感谢、肯定中国共产党组织主办这次会议的意义,他们对这次会议意义的肯定超出我作为一个中国学者的预期。我所在的小组讨论中,好多外国政党领导人的发言都超时了。主要是他们在发言开始时都盛赞会议的意义,及对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讲话重要性的肯定,而且盛赞中国的发展成就。二是,这些政党代表在各种大小会议上都表现活跃。我印象深刻的是12月2日上午举行的“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研讨会上,在互动交流环节,不断有外国政党代表提问,原定12点结束的会议推迟到12点20分,后面还有很多没有得到提问的人。他们提的问题很广泛而具体,如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保护问题、智库在中国决策中的作用问题等等。


第二,这次会议也开创了世界政党史上党际交往的新模式。在世界政党历史上,党际交往更多存在于双边模式,多边交往甚至多边政党组织也存在,但都是在同质类的政党之间,如历史上的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共产国际,战后的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目前还活跃的社会党国际就是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及其他政党组成的国际政党组织。这次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国政党高层对话会,形式上既突破了以前的双边对话模式,也不同于历史上这些机制化的政党组织,而是在中国与世界框架下的多边对话,这尤其体现在在四个分议题讨论中。在每个议题中只有1个中国学者发言和评论,其他每组各有7个发言人都是各政党领导人或前政要,他们的发言内容不仅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对其他政党领导人的观点进行评论,会场气氛热烈,会议主办方只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内容上,这些超越价值观、意识形态差异的政党能够汇聚在一起,进行理性的讨论,确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开放、包容和自信。正如习总书记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大的样子我理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气、气魄、胸襟,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如果我们回想一下,苏东剧变后我们相当长一段时期,无论在国家外交还是在党际交往中的低调,今天中国的外交国家显得成熟和自信。


第三,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表明,政党之间的交流可能比国家之间交往更有独特优势。国家之间的互动往往有主权、利益考量,过往的国际关系史,包含太多基于主权和利益的血与火的冲突。今天的国家间关系尽管有冲突,也有合作,但作为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必须首先考虑国内因素。而不同类型政党之间的交往可能也有冲突,但这些冲突很多体现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政党交往优势在于可以超越具体国家的利益分歧,寻求政党之间观念上的理解。如何达成观念上的理解,习主席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只要恪守这些党际交往原则,只要没有意识形态的偏见,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之间存在对话和交流的基础。其实在这次会议上,我真切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类型政党之间理念上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的分歧,他们在阐述自己政党历史、自己政党在国内的政治地位、政党党纲和理念时,对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历史观问题、移民问题、腐败问题、反对恐怖主义、环境保护、平等问题、政党的责任问题、政治家的操守问题、政党与民众的关系问题,都表达了非常近似的观点。有些政党领导人表达的观点,与他们所在国家的政府对外政策理念也保持一定距离。这也就是政党交往的优势所在。


第四,这次会议能够吸引如此众多的政党领导人参加,除了对中国发展成就和发展模式的兴趣外,更多是这次会议的主题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吸引力,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的世界:政党的责任”。政党一般关心的是自己的国内政治,关心政党如何获得和维持执政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在今天这样全球化时代,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任何国家、任何政党如果孤立封闭,不对这些全球性问题发出声音、表达观点、寻求方案,就会被历史和本国人民抛弃。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的最好理念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全球视野、人类关怀和共同体的视角。正如习主席在讲话中所指出的,“如果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一套逻辑,如果采取尔虞我诈、以邻为壑的老一套办法,结果必然是封上别人的门,也堵上了自己的路,侵蚀的是自己的发展根基,损害的是全人类的未来”。在几天的会议上,各国政党领袖在公开和私下场合都表达了对习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和共鸣。这不是因为这一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提出来的,而是认为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完全不同的应对逻辑,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很强的实践性。相信这次会议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会有更大的世界影响力,国际社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政党、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研究这一问题,这也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第五,这次会议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发展模式得到的高度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如此辉煌的发展成就,联系到他们各自国家在国内发展上面临的问题甚至困境,不自觉引发他们对中国模式的关注,对中国经验的兴趣。尽管习主席在讲话中明确表示,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我们也可以分享我们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的经验。这次会议在十九大以后召开,很大程度上也是向国际社会介绍和分享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因此,在这次会议上,发展问题成为与会各国政党关心的核心议题。在不同的意识形态政党领导人的对话会议上,大家没有批评各自的意识形态或者理念,更没有宣扬西方传统的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观,而是直面各国的发展和人类共同发展问题,直面政党在发展中的角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责任,确实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成就和模式的认同。




来源:华夏时报


分享到:

上一篇:蒲国良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下一篇:杨光斌 | 什么是好的政治秩序? 好的政治秩序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