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党团学新闻
浅析美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和智库
来源:人大国关

摘要:国际关系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强,实用性与针对性强的特点。美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和智库所具备的特点符合国际关系学科的需要,形成了研究的优 势,促进了美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兴旺与发达。研究和分析美国国际关系学者和智库的优势,并将其消化吸收,有利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美国、国际关系研究、学者、智库

 

导言

   美国自身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巨大的全球影响力,造就了美国的全球利益。为了维护和扩大美国的全球利益,美国需要客观、全面的掌握世界形势,尤其是政治、经 济、安全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全球战略。这是美国国际关系研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美国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的软硬件方面的优势又 使美国的国际关系研究长期领先于他国。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起步晚,起点低。中国的稳定与发展需要世界的稳定与发 展,需要中国处理好自身和世界的关系,可见,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责任是重大的。要解决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低水平与国家发展对国际关系研究高要求的矛盾,消化 吸收美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先进成果为我所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美国国际关系研究成果的吸收重在理论与研究方法,进行的工作主要是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介绍和国际关系实用研究方法的推广。1但 是我们缺乏对创造这些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国际关系研究成果的主体:学者,只关注学者现有的学术成果,而不深入考察美国学者的成果的来源,即他们自身学术成 长过程的特点。而且对于美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发挥特殊作用的智库的关注也是极其有限的。加强对于美国学者和智库的关注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了解美国国 际关系研究何以兴。本文旨在结合国际关系学科的特点,通过对美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学者和智库的浅显的考察和分析,为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国际关系学科的特点

  国际关系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2以下讨论的是国际关系学科相对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两个特点。

  第一,国际关系是一门新兴的,尚未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跨学科性强是国际关系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哲学、政治学、世界史学、国际法学、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对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3伦理学、统计学、心理学、数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知识也不断被引入国际关系学科研究中来。4把众多学科融为一体,使之形成具有清晰的体系、概念与方法的学科,显然是一项困难的任务。5

  第二,国际关系学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国际关系设立的初衷,就是出于美英等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建立学术研究机构,推动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研究。6面对纷繁的国际关系现象,特别是国家间不断发生的各种冲突与战争,人们迫切需要找出认识国际行为模式的工具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方法,以便更好的建立一种国际秩序,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实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7可见,国际关系学科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针对国家的政府层面的,是政府迫切需要的,其他部门对国际关系学科的需求则是相对有限的。同时,国际关系学科研究的对象也是和国家层面密切相关的。国际关系研究人员应该是政治学家,外交家的行为则是他们的研究对象。8简而言之,国际关系学科研究的原动力是国家发展的需要,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国家层面上的,研究成果又将主要应用于国家的战略、政策当中。

  只有了解了国际关系学科的这两个特点,我们才能认识到美国国际关系研究学者和智库的优势何在。

  

  美国国际关系研究学者的学术成长道路

  通过目前自己能够获得的可靠的相关资料,我对当代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的学术成长道路进行考察与分析,得出两个特点值得我们注意。

   首先是他们“先天”知识结构的跨学科性所带来的优势。这里的“先天”指的是很多学者在走上国际关系研究道路前,攻读非国际关系专业,受到这些专业的系统 训练,具备系统的知识,掌握系统的研究方法。在美国社会,人们的生活和职业具有较高的可变性,除了某些领域需要特殊的知识技能外,大学学习的专业和未来的 人生道路并不产生必然的联系,这是学者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变化发展而调整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提。以下以肯尼斯.华尔兹(Kenneth Waltz)和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为例进行分析。

  肯尼斯.华尔兹是结构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其论著《国际政治理论》被誉为新现实主义的里程碑。他的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都是经济学,随后才转向政治哲学。他说:“微观经济学理论对我的研究有非常大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影响,可以说(我的研究)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9我们从《国际政治理论》中也能够发现华尔兹娴熟的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建构他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并且有理有据的批驳“相互依赖”理论。10

  约翰.米尔斯海默是当代美国国际关系领域的后起之秀,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代表性论著为《大国政治的悲剧》。米尔斯海默于1965年 参军服役,一年后进入西点军校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他认为在军队的学习生活让他受益匪浅。“我从军队学到了很多有关我现在研究领域的知识。对于进行国际关 系研究并且关注军事战略和使用武力,军队无疑给了我很多这方面的经验和很多视角帮助我进行研究。”他还说:“从个人层面上来说,西点为我做学者预备了两条 重要的道路。首先,西点教育你能够吃苦,勤奋工作,在学术研究中能够面对挫折……西点还教我要说实话。尽管别人不喜欢,但是我要坚持自己的观点。”11从 某种意义上讲,《大国政治的悲剧》也是一本军事战略学著作。米尔斯海默在该书中阐明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在一国军事力量中,地面力量是首要的,由于水域的 阻隔,不管军事技术如何发展,一国强大的武装力量都不可能越过水体去进攻一个充分武装的对手,越过共同边境发动陆上进攻要容易得多。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全 球的霸主是不可能出现的,只可能出现地区的霸主。美国是目前唯一的地区霸主,美国要阻止其他地区出现霸主,为美国开出了维持美国霸权的“离岸平衡手”药 方。12一个没有丰富军事战略知识的学者面对现代战争中海空军作用上升的现状是不敢如此推理并下结论的。

  第二个 特点是美国的一部分国际关系学者既是学者,也是国际关系的实践者、决策者,或者其身份在两者之间不断转换。其优势在于,将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 者相互促进,使其学术成果能够达到新的高度,并且能够迅速接受实践的检验。美国现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认为自己应该在学术研究和担任公职之间保持平衡。 她说:“很幸运,在美国我们可以在二者之间进退自由,但我认为我首先是一个学者。”13赖斯1981年成为斯坦福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1986年-1987年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特别助理;1987年升任斯坦福大学政治学副教授;1989年至1991年担任老布什政府负责苏联东欧事务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1993年成为斯坦福大学教授、教务长,2000年被小布什任命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4

  再看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新自由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约瑟夫.奈(Joseph Nye, Jr.)教授的例子。奈教授的代表性论著有《权力与相互依赖》、《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美国霸权的悖论》等,并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奈1964年获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1977年至1979年任卡特政府负责科技、能源的助理国务卿;随后返回哈佛,任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主任;1993年至1994年担任克林顿政府全国情报委员会主席,1994年至1996年任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1997年返回哈佛任教,担任肯尼迪学院院长至今。15对此,奈说:“我喜欢实践,但是我也需要思考。我是一个在两者之间转换的人。当你担任公职时你可以运用你积累的知识资本;当你不在政府时你可以积累你的知识……我很幸运能够在政府运用我在学术研究时形成的思想,并能够再回到学术界用其他视角反思它们,修正它们。”16

  此外,类似这样同时具有实践者和决策者身份的代表性的美国学者还有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提出了深刻影响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遏制”政策的国务院政策设计室主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乔治.凯南等。17

  

  美国国际关系研究中智库的特点18

  “思想库”(Think Tank),又称“智库”、“脑库”,就是储备和提供思想的“仓库”。19其具体概念为:以政策研究为核心、以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政府为目的、非赢利的独立研究机构。20智库也是美国特殊政治制度的产物,为相互制衡的各部门提供“外脑”,并且受到一定的财团或者部门的支持。美国的智库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以下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与大学相比,智库的政策研究针对政府,有更强的实用性。对于政府决策和大学学术研究的差异,奈教授有这样的说法:“在学界,时间是不受到重视的, 重视的是得到正确的结论,在政府,如果你不在下午四点,总统与首相会谈前得出正确答案,那么再完美的报告即使晚到一点也是错误的。学界的朋友经常发送给我 他们写的长三十页而且还带脚注的学术文章,对我说:‘这就是扩散问题的答案。’他们不知道我上午七点到办公室,读昨夜来的情报,每日新闻简报,以及当天要 到国会使用的证词的备忘录;然后七点半去见国务卿。三十页的论文,我不能读它们!高位决策和学术思考是完全不同的!”21大学的学术研究重学术规范,范式使用等,智库给政府的报告则是开门见山,简明扼要,重效率和实用。例如兰德公司1999年的对华政策报告《遏制并接触中国》(Congage China),线索简明:第一,中国未来是否会与美国为敌是不确定的;第二,美国现在的政策偏于接触,是存在问题的;第三,美国的政策应该修正的遏制与接触并举,才能维护美国的利益。22又如,附属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亚太安全研究中心的亚太安全研究系列论文,主题涉及亚太诸多热点问题,但是每篇论文只有四页长。23

  其次,集中人力财力办大事。美国主要的大型智库科研人员一般超过100人,年度经费也在1000万美元以上,将主要精力投入外交政策研究。24就人力的集中而言,不仅可以通过研讨会等形式汇集国内各种学术研究机构的学者,甚至可以利用国际资源。如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冷战国际史项目,就有美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等国的学者和学术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共享各种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的各国历史档案。25这样国际合作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各国学者单打独斗出的成果所无法相提并论的。

   第三,为学者创造了政策决策部门互动的平台和把优秀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政策的宽广渠道。因为智库和政府有着密切联系,能够创造各种形式的研究人员与 政府相关部门的交流形式,例如双方人员参加的研讨会,智库出版刊物,承担政府的项目等。智库人员“投笔从政”,政治家退休后为智库所接纳,“辞政治学”, 等都进一步促进了双方的互动。26在学术成果转化增值方面,各智库都对政府所关心的各种热点问题组织研究,例如中美关系、中东问题,反恐战争等,各主要的 智库都有相关的研究项目,但这并没有产生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是产生一种良性竞争:各智库的研究成果都可以通过支持他们的部门和团体到达有关决策部门,使 有关部门在决策时兼听则明,有更多的参考和选择,最终的选择权和决策权还是在政府手里,这样操作对制定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理性的政策是有益的。

  

  对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启示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根据国际关系学科的特点,结合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现状,对于美国国际关系研究的优势,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和学习。

   第一,重视研究人员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培养,应该从学生抓起。我国早期国际关系学者大多数来自外语专业,缺乏专业的方法论训练。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也存 在对历史知识、军事知识、经济知识了解有限的问题,即使后来补课,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还是不易赶超“先天”系统研修该专业学生的水平,因此, 研究生招生时应鼓励学生跨专业报考,同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

  第二,加强国际关系学界 与对外政策决策执行部门之间的互动。目前这方面的发展势头是好的,例如钱其琛兼任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前外交官吴建民担任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问题研 究所所长杨成绪也是具有丰富外交实践经验的老大使;同时包括钱其琛等外交官出版专著《外交十记》等外交回忆录,外交档案逐渐向社会开放等互动形式都将对提 高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水平有促进作用,但是如此距离学界与政界实现全方位的良性互动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双方共同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三,抓紧建设中国的思想库,智囊团。一方面可以整合国内国际关系研究力量,加强合作,共享资源,良性竞争,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界 和政府部门的互动,加快学术成果的转化增值,既可以提高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对外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注释:

1 关于国际关系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介绍有两类,一类是中国学者介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专著,还有就是对西方国际关系经典著作的引进和翻译。

2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4页。

3 宋新宁,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5-17页。

4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7页。

5 同上书,第7页。

6 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1页。

7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页。

8 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实用研究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页。

9 摘自华尔兹在伯克利接受的访谈的记录。网址:http://globetrotter.berkeley.edu/people3/Waltz/waltz-con0.html

10 参见肯尼斯.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信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五、六、七章。

11 摘自米尔斯海默在伯克利接受访谈的记录。网址:http://globetrotter.berkeley.edu/people2/Mearsheimer/mearsheimer-con0.html

12 参见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四、七章。

13 安东尼娅.菲利克斯:《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的故事》,纪志远,顾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135-136页。

14 同上书,第199-200页。

15 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152页。

16 参见奈在伯克利接受访谈的记录。网址:http://globetrotter.berkeley.edu/conversations/Nye

17 基辛格学术经历参见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78-81页;凯南的学术经历参看肯尼斯.W.汤普森:《国际思想大师——20世纪主要理论家与世界危机》,耿协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6-183页。

18 限于篇幅,本文在此仅概括归纳美国智库具有的能被中国借鉴和学习的特点,无法介绍美国智库,全面了解美国智库可参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美国思想库及其对华倾向》,时事出版社,2003年。

19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美国思想库及其对华倾向》,时事出版社,2003年,第3页。

20 同上书,第9页。

21 http://globetrotter.berkeley.edu/conversations/Nye

22 报告详见兰德网站:http://www.rand.org/publications/IP/IP187/IP187.html

23 该中心论文参见中心网站:http://www.apcss.org/Research/research_publications.html

24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美国思想库及其对华倾向》,时事出版社,2003年,第30-32页。

25 参见冷战国际史项目网站:http://wwics.si.edu/index.cfm?fuseaction=topics.home&topic_id=1409

26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美国思想库及其对华倾向》,第5-6页。

 

  

参考文献:

  • 1.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 2. 宋新宁,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 3. 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 4. 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实用研究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年。

  • 5. 肯尼斯.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信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 6. 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 7. 安东尼娅.菲利克斯:《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的故事》,纪志远,顾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 8. 肯尼斯.W.汤普森:《国际思想大师——20世纪主要理论家与世界危机》,耿协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学术网站:

  • UC Berkeley: http://globetrotter.berkeley.edu/conversations

  • Rand Corporation: http://www.rand.org

  •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 http://www.apcss.org

  •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http://wwics.si.edu

  •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http://www.csis.org

------分隔线----------------------------


    分享到:

    上一篇:陈岳:对建立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思考 下一篇: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国际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