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党团学新闻
不平等与世界政治变迁 | 第三届世界政治前沿对话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来源:人大国关

2020年10月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协办、《世界政治研究》编辑部承办的第三届世界政治前沿对话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国际楼408会议室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侨大学、暨南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及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不平等与世界政治变迁”为主题,围绕“世界政治视域下的不平等问题”、“不平等与发达国家政治变迁”、“不平等与发展中国家政治变迁”和“不平等与全球政治变迁”等四个议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

 image.png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和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会长、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平研究员在本届对话开幕式上致辞。杨光斌教授指出,当前讨论世界政治秩序变迁中的不平等问题至少具有两重意义。一是在现实层面,世界政治的起源即在于某种不平等的力量将世界的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而这种不平等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更表现在文化领域。二是在理论层面,即世界政治语境下的不平等研究促使着对本质主义理论的回归,其核心在于帝国主义的因素。近年来世界秩序的剧变让我们感受到世界政治的本质——不平等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image.png

  黄平研究员强调,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地方化趋势日益显著的局势下,经济不平等的鸿沟正在被日益拉大,但是政治学研究领域对于这一现象的关注存在不足。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在脱贫减贫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激励着学术界为指明和分析中国对于缓解世界不平等问题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

image.png

  《世界政治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田野教授主持“世界政治视域下的不平等问题”单元的讨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唐世平教授将不平等划分为物质不平等、能力不平等与机会不平等三种类型,并从纵向(代际间)和横向(代际内)两个维度探讨了它们各自的来源。在此基础上,他介绍了三种不平等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指出机会不平等具有典型的制度化特征,反映了在某一个时点上的政治权力分配,因此是最为本质的不平等。唐世平教授认为对于机会不平等的关注应当成为下一阶段不平等问题研究的重心,尽管其研究将面临更大的实证挑战。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李滨教授回顾了百年来的世界秩序,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动荡正是根源于经济不平等,二战后则形成了嵌入式自由主义和苏联式社会主义两种世界秩序,但古典自由主义再度勃兴后经济不平等再度破坏社会连带关系,百年来市场放任带来的社会矛盾与国际紧张惊人相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欧阳向英研究员梳理了西方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于平等概念认识的演变过程,其中重点辨析了两者在过程和结果平等问题上的不同理解。她认为资产阶级思想家普遍承认过程平等的正当性,但是对于“结果平等是否等同于真正的平等”尚未达成一致。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则同时强调过程和结果的平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济冬副教授分享了其所在研究团队就中国收入不平等问题所开展的一项实证研究。该研究表明,当民众感知到收入差距扩大后,其幸福感和对公共部门的信任程度便会降低。此时,可以通过强化基层党建、健全民众诉求表达和地方政府回应机制及完善法治建设等举措应对上述情况。 

image.png

  《世界政治研究》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巍教授主持“不平等与发达国家政治变迁”单元的讨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勇教授对当前美国国内经济社会不平等的发展现状、成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美国政治过程中,不平等导致政治极化,加剧阶级对抗和政党政治斗争,影响美国政治体制的稳定。在对外关系上,国内政治社会关系持续紧张引发美国权力精英转移矛盾,寻找国外“替罪羊”,寻求更多的对外战争与介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丁开杰研究员聚焦于种族冲突的角度,描述了美国国内不同种族之间在收入、教育和司法等领域存在的严重不平等现象,并从寡头金钱政治盛行、政治两极化、中产阶级缩小、种族隔离现象回潮以及极端化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等方面说明美国由多元化社会进入包容性社会的障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研究员指出受到全球化发展、技术变革和税收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欧洲的不平等现象在过去三十年间处在不断加剧的趋势当中,并提出了今后寻求进一步突破的若干进路,包括厘清平等与公平的关系、把握平等与包容的平衡以及探讨如何在现实政治中切实解决不平等问题。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方鹿敏讲师考察了欧盟各成员国国内的数字鸿沟现象与右翼民粹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民众对于信息通信资源的使用能力无法对一国右翼民粹主义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但是会通过降低民众陷入贫困和被社会排斥风险的概率,间接推动该国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

image.png

 《世界政治研究》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尹继武教授主持“不平等与发展中国家政治变迁”单元的讨论。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尚会鹏教授介绍了印度政府通过保留政策处理阶序人社会下不平等问题的做法和经验。他认为,在推动保护低种姓群体经济、社会地位的同时,相关行政和法律措施也带来了道德风险、逆向歧视和族群撕裂等隐患。尚会鹏教授将保留政策评价为一种“不是最好、而是更不坏”的制度实践。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张振江教授首先展示了东南亚地区华人政治参与的基本情况,进而对国内既往研究将上述过程中的种种障碍归结为当地族群间不平等问题的做法进行了探讨。张振江教授指出,在东南亚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走向自主解放的道路上,族群认同相较于国家认同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当地华人更多强调的是其作为所在国公民的身份,对东南亚现代国家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振研究员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不平等对拉美国家政治和社会变迁的影响。概括而言,拉美国家不平等的特点主要体现为起源早、程度深、范围广和改革效果差四个方面。在这种局面下,不平等问题加剧了拉美国家发生社会冲突的风险、增加了其实现民主转型的难度、损害了其民主政治的基础并削弱了其政治制度的可信性。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郑宇教授剖析了非洲国家贫困治理过程中的政治经济逻辑。他指出,为了更好地解释各个国家在减贫方面的得失利钝,必须将视角延伸至国内利益集团,考察增长、福利和定向扶贫的政策组合能否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利益集团的需求。由于国内不平等现象盛行,非洲国家在推行减贫政策时更容易受到特定利益集团的反对。同时作为国际援助的主要接受者,非洲国家还时常面临本国与国际援助机构在发展路线上的分歧。

image.png

  《世界政治研究》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韩冬临教授主持“不平等与全球政治变迁”单元的讨论。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庞珣教授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和KWW方法探讨了全球价值链网络中的国家间不平等。庞珣教授的研究证实了在全球价值链中财富收益及相应的结构性权力的集中和不平等现象,但并未支持这种不平等正在进一步加剧的观点。一半国家在收益和对全球价值链网络的影响力上面微不足道,但处于顶端的国家并没有依靠他们的中心度优势继续加强这种不平等,从而封锁上升渠道。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王水雄教授首先分享了经济社会学看待不平等问题的基本方法,进而将视角转移到国际关系层次,探讨了依托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框架将国内社会、区域性经济后果和全球政治相连通的进路。他提出在进入到全球价值链之后,一个国家内部可能能够容忍的不平等程度会比较大。但是当全球价值链断裂之后,原来有可能容忍的不平等现在可能变得不能忍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石教授回溯了当代平等主义政治哲学的勃兴与发展历程,对这一知识谱系中罗尔斯、德沃金等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其主要理论对手——以诺奇克为代表的自由至上主义理论的若干见解。在此基础上,李石教授概述了平等主义政治哲学对经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其它学科及当代现实政治发展造成的影响。

image.png

  田野教授对本届对话进行总结。他表示,本届对话与此前两届“世界政治前沿对话”在主题上具有密切的联系。田野教授总结了各位与会学者的见解和思考,并对推进不平等与世界政治变迁的深入研究表达了期待。

  据悉,作为年度论坛,“世界政治前沿对话”每年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当今世界政治中的重大问题。该对话强调前沿性、思想性、宏观性、多元性和创新性,以促进世界政治研究领域的学术进步。目前,该论坛已举办三届,获得校内外师生的普遍好评和学界同行的广泛关注。

文字 | 范尧天

图片 | 宋亦明


分享到:

上一篇:院庆70周年 | 抗美援朝70周年系列讲座成功举办 下一篇:人大国际安全与战略简报 | 第2期 吴日强:中国核报复能力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