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大国关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办的“东亚合作论坛2018:新时代的中日韩关系”于2018年12月15日在燕山大酒店举行。国内外近40位学者和嘉宾出席会议,并就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中日、中韩关系,东亚安全机制与中日韩关系,东亚地区合作与中日韩关系,以及构建新时代的中日韩关系四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黄大慧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并介绍了本次论坛的选题背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为论坛开幕致辞。他充分肯定了论坛的意义,并指出东亚地区除了每年产生的新问题外,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永久性问题,包括文明、制度、地区安全等。尽管中日韩三国社会制度存在差异,但是三国在地理上互为邻国,应从共同的文明认同与地区安全认同出发,推动三国关系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届东亚合作论坛的召开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论坛在第一个议题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中韩关系的发展。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日本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中日两国在历史问题、领土等问题上屡有磕绊,但总的来说,中日关系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交流和与合作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在关于中韩关系问题上,与会专家回顾了两国建交以来的发展历程,认为两国关系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猛,成为双边关系的一种典范。尽管萨德问题对中韩关系造成了障碍,但在新时期两国在朝鲜半岛安全等诸多议题上均具有共同利益,双方应当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两国合作。
论坛第二个议题探讨东亚安全机制与中日韩关系,与会专家普遍将关注点聚焦在朝鲜半岛局势方面。朝韩、朝美领导人的会晤推动了半岛紧张局势的缓和,但三国在半岛安全进程上出现了不同步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形势的发展。专家们认为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关键在于朝鲜的政治意愿和能够承受经济制裁的限度,以及美国对此的决心。从现实角度来看,朝鲜半岛无核化将是长期的过程。此外,东亚安全秩序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美国因素。中美之间能否在美国驻军、东北亚秩序等问题上形成协调,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中日之间政治基础的脆弱是两国缺乏安全互信的直接原因,两国仍需在这一领域做出更大努力。
论坛第三个议题讨论东亚地区合作与中日韩关系,与会学者认为经贸关系是中日韩三国关系的“压舱石”。在世界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增多,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三国应当共同寻找合作路径以缓解风险。其中,“一带一路”框架、“中日韩+X”与中日韩自贸区建设都极具潜力,三国在区域与全球经贸制度安排上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同时,三国之间也存在着实力不对称等结构问题,以及美国因素的掣肘。中日韩三国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促成合作,减轻对彼此的“焦虑感”。
在最后一个议题“构建新时代的中日韩关系”的讨论中,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日韩三国应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加强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业、能源、环保、新业态和新产业等领域的合作。三国有必要加强区域合作,建立共同市场,降低交易成本。三国要正视历史中出现的问题和分歧,总结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在东方哲学中提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合作观,通过推动年轻人的广泛交流不断夯实三国合作的民意基础。整体来看,新时代的中日韩关系面临新的合作机遇,中日韩三国在经贸关系与安全合作上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但同时,美国因素仍然不可忽视,中日韩三国结构性矛盾也依旧存在。三国应理性、客观地看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摩擦与障碍,以平等的姿态处理好相互关切,实现中日韩关系的新突破。
中国人民大学“东亚合作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14届,是国内外学者就东亚发展与合作的相关议题进行思想与观点碰撞的重要多边平台。本届论坛聚焦新时代的中日韩关系,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日韩三国关系的变迁以及对未来三国关系发展的展望,为今后学界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指引,也为东亚合作的道路与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与新视野。
上一篇:我院方长平教授主持的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下一篇:美国学者代表团访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