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党团学新闻
中国国际问题高级讲坛2018成功举办
来源:人大国关

2018年1月4日至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中国国际问题高级讲坛2018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成功举办。本届讲坛以“新时代·新思想·新战略”为主题,为期3天,来自外交学院、国防大学、宁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6位知名学者应邀发表主旨演讲,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媒体、全国各高校的1000余名听众参与了本届讲坛。讲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教授主持,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代表学院致欢迎辞,充分肯定了中国国际问题高级讲坛长期举办的意义。

 

1月4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金灿荣作了题为“当前的国际形势、中国外交与中美关系”的主旨报告。金灿荣教授从当前中美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入手,在总结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特点、解读中美关系新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了中美关系将面临的亟须处理的问题。谈到2017年的国际形势,金灿荣教授从利益全球化、碎片化和极端化三方面将2017年的国际形势总结为“不确定”,阐释了形成此种特点的深层次原因。关于中国外交,金灿荣教授认为中国是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相对确定的部分,并结合十九大报告精神解读了中国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形势和下一步外交政策走向。

 

 

1月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光斌作了题为“关于建设世界政治学科的初步思考”的主旨报告。杨光斌教授认为,我们的国际关系理论出现了困境,需要从大国关系研究走向世界政治研究。杨光斌教授提出“强学科”意义上的世界政治研究和“弱学科”意义上的世界政治研究两个概念,指出世界政治研究要从国别政治和世界政治的关系、国别和地区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杨光斌教授指出,世界政治学科的知识基础是世界政治史,从世界政治史的角度也最有可能产生出原创性的国际关系理论。

 

 

1月5日上午,外交学院院长兼中国外交培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秦亚青作了题为“世界秩序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的主旨报告。秦亚青教授以近年热门的“黑天鹅”和“灰犀牛”讨论为引子,从后冷战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困境、民粹现实主义的回潮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四个方面,阐释了后冷战时代的世界秩序特点,指出在未来世界发展尤其是大国发展中,要将重建多边制度主义共识作为重点。

 

 

1月5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参事时殷弘作了题为“中国东亚西太战略态势的当前变迁”的主旨报告。时殷弘教授从中国东亚吸引力战略当代变迁和朝鲜问题两个方面,阐述了当下中国在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形势。时殷弘教授总结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东亚西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演变过程,指出从长期来看十九大以后中国对外政策方向体现为三个“更为大力”的特征。关于朝鲜问题,时殷弘教授指出,朝鲜问题当前基本战略形势依然复杂,中国要在其中产生更多主动性影响,对朝方针战略上的优化必不可少。

 

 

1月6日上午,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绍先教授作了题为“中东大乱局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应对”的主旨报告。李绍先教授指出,十多年来中东之于中国在经济、安全、战略三个方面上的利益联系愈加紧密,中东大乱局问题最大的症结所在是旧的秩序和格局崩塌但新的格局和秩序建立不起来。在中国如何应对中东问题上,李绍先教授提出三个思路,分别是“一带一路”的推进、在中阿合作第二个十年上升合作层次、抓住机会进行战略性长远部署。

 

 

1月6日下午,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朱成虎少将作了题为“当代世界军事变革”的主旨报告。朱成虎教授从战争、战略、武装力量、武器装备四个大的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朱成虎教授指出,未来中国军事科技的发展会更加迅猛,未来几年中国军事科技的井喷式发展值得期待。

 

 

据悉,中国国际问题高级讲坛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品牌学术活动之一,迄今已举办14届。讲坛旨在为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以及成果交流提供平台,彰显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前瞻意识和思想活力,推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进步。


分享到:

上一篇:国际关系学院召开新学期全院教职工大会 下一篇:我院朱凤余老师荣获“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度十佳科研秘书”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