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大国关
我院时殷弘教授著作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美国学者范埃弗拉在分析一般比较流行的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论文时认为,政 治学和国际政治领域内,存在一种只重视理论探讨而轻视从历史角度阐释问题的倾向;或者有如时殷弘教授在新著中指出的,“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领域的学生或者 学者大多喜好谈理论,有些对理论喜好到了‘执迷’的程度,远甚于对历史研习的关切。”所以如此,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包括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性质持有某些 较狭隘的理解,研究历史相对于研究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更为艰辛繁杂,而且至少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当代史学界因受简单化史观的影响往往使历史论述和解释失去了 应有的丰富性质和生动面貌。此外,还有一个未被大多数国际政治学者充分意识到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一直没有尤其适合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国际关系史教材。
在西方尤其在欧洲国际政治学界,国际关系史一直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受到高度重视,因而产生了若干适合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专业教学的优秀的国际关系史教材。就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而言,国外著名的教材或准教材著作大致有:Gordon A. Craig and Alexander George, Force and Statecraft, 3rd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现当代国际体系史与国际关系理论性实例研究的结合的一个优秀典范;Paul Kenned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7),一本极为著名的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专著,视野宏大,主题集中,思想深邃,在国外常被用作国际关系史课程主要参考读物之一;Ludwig Dehio, The Precarious Balance: Four Centuries of the European Power Struggle,translated by Charles Fullman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62),论说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的最杰出经典专著之一,就解释现代国际体系史的基本机理而言富有重大创新,影响深远,在国外若干名校的国际政治专业被用作国际关系史课程重要参考读物。当然,上述优秀著作作为教材也远非无可挑剔,如在Craig 和George的著作中,国际体系史部分过于简略和太具选择性;Kennedy的著作用作主要教材篇幅过大,而且论说“维度”的广泛性不够;Dehio的著作若用来授课则嫌论说维度单一,基础信息说明过少,并且未涵盖极重要的20世纪后半期。
在国内,王绳祖主编的《国际关系史(十七世纪中叶——一九四五年)》(法律出版社1986版), 是由我国国际关系史领域的多名重要学者合作写成,主编为我国国际关系史领域的一代学术泰斗。该书传达史事准确,论说清晰,结构编排虽然传统但在史学意义上 合理,同时较好地展示了若干重要的历史逻辑;然而由于编著者众多,风格各异,其内在统一性显得不足。不仅如此,该著作的史事叙述远重于内在机理揭示,理论 性质过淡,加之篇幅过大,难以很好地适应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非历史专业的教学需要。此外,以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的整体性衡量,它未予16世纪初至17世纪中叶现代国际体系的起源过程较多阐述,并且缺乏对当今的国际关系史教学特别重要的20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论述。在其他一些教材中间,袁明主编的《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版)具有较高的内在统一性,并且由于出版较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和利用国际关系史学晚近的某些进展,但该书对国际关系史的内在机理揭示同样不足,理论性质较弱。
通过上述概览,可见当前中国国际政治学界迫切需要一本适合本专业教学和科研需要的国际关系史教材或论著,它能够将历史与理论性思索和阐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时殷弘教授的新著——《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目标。
该 书作者多年从事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以及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和当代国际政治的研究与教学,对现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方面、演化脉流和内在逻辑形成了深切的理解和相 当丰富的阐说经验,它们体现在作者的多种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论著之中,并且见之于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等教育机构教学过程中所展示的优良教学效果。作者也一 直强调国际政治学专业教学与研究中,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的重要性,始终认为历史方法是国际政治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方法。正因为有扎实的历史功底和借鉴史 学知识与方法的自觉性,时殷弘教授的这部新著堪称一部在广度、深度和简约度上皆超越一般“常规”的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论著兼教科书。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以富含哲理和技能地论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开篇,重申历史研究方法和历史知识对国际政治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对国际政治学中历史研究重要性的强调和对历史研究方法的介绍,是一般国际关系史论著中所没有的,而这恰恰是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学专业学生所应该认识和掌握的。该部分对大量著名史学家和论著的介绍,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专业的学生理清国际关系史研究的脉络提供了清晰的线 索,也为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深入研讨国际关系史提供了平台。在此基础上,该著继之以主题集中、表述简约和内涵深邃地阐述16世纪初至19世纪初的现代国际权势斗争和现代国际体系演变。作者没有流于一般史实的描述,而是深入分析这一时期国际体系的起源,演进的内在机制。随后,在多维度地揭示和说明19世纪孕育的20世纪基本趋势之后,该教材分别以传统中心的衰落和侧翼大国的兴盛、超级强国的对抗和竞争、超级强国以外的主要新力量、大众政治/新技术/新国际规范为四大分支性主题,阐述和论说20世纪全球性国际政治的历史。其对这一时期波澜壮阔的国际政治历史机制的深入分析,摆脱了简单史实描述的局限,有助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专业的学生把握这一历史进程中“国际政治”——而不是单纯的“历史”——变革的动力和机制,这正是国际政治学人学习国际关系史所想得到的知识。在论述完20世纪的国际政治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嘎然而至,而是以论说当今和未来世界政治的基本问题与现时代主要特征框架内的中国崛起结尾,为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论述。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该书几乎每页都附有的脚注展示了大量文献,包括多种精粹的经典或准经典文献,它们在研习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方面可资研读和利用。该教材本身也正是基于对这些文献的研读和利用,浓缩地展示现当代国际关系的巨型历史图景,尤其侧重于19和20世纪全球性国际政治的多维度复杂画面,同时揭示和阐释其中的动态机理和深层逻辑。它在繁简恰当地展示和传达现当代国际关系史实知识的同时,创新性地造就学生对大约500年 里(特别是最近两个世纪)现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方面、演化脉流和内在机理的智识理解,就此形成初步的阐述能力和解释能力,并且体会和学习关于国际关系史的 深层理解、关于国际关系史与国际关系理论思想之有机结合的思维和研究方式。时殷弘教授这样一部将历史与国际政治学结合得恰到好处的新著,弥补了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教学中缺乏恰当的国际关系史教材的缺憾,其意义会在日后得以充分展现。
上一篇: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现当代国际关系史》 下一篇: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国际战略学